分享到微信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 |
數以十億計的巨額存款,突然無法提取或提取受限,最近一段時間,多家上市公司大額存款出現風險,將企業集團財務公司,推進了風險的旋渦中心。
財務公司是企業體制改革和金融體制改革的產物,由于業務范圍的特性,在各類持牌金融機構中,財務公司原本不太受關注。但實際上,經過30多年的發展,財務公司不僅具備一定數量,而且也形成了一定規模。
公開數據顯示,國內第一家財務公司成立于1987年,目前持牌機構已達241家,2022年底的總資產已達到8.89萬億元,相較于2016年底增長了4.14萬億元,累計增長近90%,年復合增長率接近15%。根據企業預警通數據,截至2023年底,已披露數據的109家財務公司資產規模已達到4.38萬億元。
雖然客戶以企業集團內部成員為主,但部分財務公司的規模,已堪稱“巨無霸”,資產規模、盈利能力超過了多數農商行、城商行。第一財經梳上市公司披露數據發現,目前,規模前十的財務公司,資產規模合計約達2.18萬億元,在已披露數據的109家同業中占比接近50%。
規模大、盈利能力強的財務公司,大多背靠國企或央企,業務范圍較廣,資產規模穩步擴張,營業收入也較為穩健。與之相比,一些規模較小的財務公司,近年來受息差緊縮等因素影響,營收、利潤壓力極大,部分甚至出現虧損,出現了盈利分化的趨勢。
總規模逼近10萬億,前十占有數據公司“半壁江山”
根據金融監管總局披露,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國存續的財務公司共計241家。
相較于其他金融機構,財務公司此前所受關注較少。但實際上,全行業的資產規模,目前已悄然逼近十萬億元。據中國財務公司協會統計,截至2022年末,全行業資產規模為8.89萬億元,較2016年增長87%,涵蓋的企業集團和成員單位涵蓋交通運輸、電力、石油化工、鋼鐵、機械制造、民生消費等17個行業。
截至目前,中國財務公司協會尚未公布2023年的行業數據。第一財經據企業預警通數據統計,已披露2023年報數據的財務公司共109家,截至2023年末的總資產,合計達到4.38萬億元。
在這些財務公司中,頭尾部機構的資產規模分化較為明顯。截至2023年底,上述已披露數據的財務公司中,資產規模前十名的公司,資產規模總計為2.18萬億元,占行業總資產規模的比例接近50%。
第一財經梳理上市公司披露的關聯財務公司風險評估報告發現,有數據可查的機構中,截至2023年末,規模最大的兩家財務公司,總資產已經突破6000億元、3000億元,分別達到6448億元、3011億元;同期,還有兩家資產規模也分別達到2756.41億元、2344.09億元,此外還有3家的規模在1000億元~2000億元之間。
一些頭部財務公司的資產規模,已高于多家上市城商銀行。根據大慶華科股份有限公司公告,2023年12月末,中油財務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油財務”)的資產總額,已經高達6448.2億元。
財報數據顯示,同期,鄭州銀行(002936.SZ)、青島銀行(002948.SZ)的資產規模分別為6307億元、6079億元,均低于中油財務。在A股40多家上市銀行中,2023年底有14家規模小于中油財務。
前十機構均背靠大集團
規模最大的前十家財務公司,基本都隸屬于實力雄厚的國有集團。
以資產規模最大的中油財務為例,該公司成立于1995年12月08日,目前注冊資本為163.95億元。
公開信息顯示,該公司為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國石油集團”)下屬子公司,由中國石油集團、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石油”)、中國石油集團資本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油資本”)共同持股,持股比例分別為40%、32%、28%。
根據中國石油集團官網架構圖,中國石油、中油資本都是中國石油集團的子公司。
中國石油集團旗下上市公司眾多。公開資料顯示,除中油資本、中國石油外,中國石油集團還控股中油工程(600339.SH)、間接控股大慶華科(000985.SZ)。
記者查詢近期公告發現,上述四家中國石油系公司,均與中油財務簽訂了金融服務框架。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中國石油集團在中油財務的存款余額為2607.58億元,中國石油集團所控制的關聯企業在中油財務的存款余額為1262.45億元。
根據中油財務2023年未經審計財務報表,截至當年底,該公司吸收存款金額為2660億元。如以此粗略計算,來自中國石油集團的存款占比高達98%。
圖片來源:中油財務2023年未經審計的財務報表
相較于存款,中國石油集團在中油財務的貸款不算多。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中國石油集團在中油財務的貸款余額為264.2億元,中國石油集團所控制的關聯企業,在中油財務的貸款余額為973.98億元。
情況與之類似的,還有上汽財務。截至2023年末,該公司的資產規模為3011億元,在有數據可查的財務公司中位居第二。
上汽財務的母公司,也是實力強勁的國企。根據公告,2023年6月末,上汽財務注冊資本153.8億元,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上海汽車集團”)及控股子公司上海汽車工業銷售有限公司,出資比例分別為98.999%、1.001%。
上海汽車集團旗下的上市公司,與上汽財務的業務往來也比較多。如華域汽車(600741.SH)及其子公司,2023年末在上汽財務的存款余額就達到89.78億元。
與中油財務、上汽財務一樣,上述“巨無霸”財務公司,大多所隸屬于規模龐大的央企國企。集團行業大多數分布在綜合行業、交通運輸、公用事業和采掘行業上。
如在有數據可查的109家財務公司中,規模僅次于中油財務、上汽財務的國家能源集團財務有限公司、中航工業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母公司也都是“國家隊”。
一些規模較小的財務公司,不少也隸屬于國企集團。例如貴州能源集團財務有限公司,該公司成立于2013年,截至2023年底,該公司資產規模為27.68億元。根據公告,該財務公司由貴州能源集團有限公司、貴州盤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分別持股55%、45%。
記者據企業預警通數據統計,在最新的241家財務公司中,有189家是國有企業,42家是民營企業。
巨頭們賺錢能力也強
“巨無霸”財務公司們,有有很強的賺錢能力。
以上汽財務為例,根據財報,2023年,該公司的營業收入達到193.02億元,利潤總額超過100億元。而在2022年,該公司營業收入達到226億元以上,利潤總額則達103億元。
營業收入構成上,利息仍是主要來源。2023年,上汽財務利息收入約為172.39億元,投資收益為15.08億元,其他營業收入為5.54億元。
圖片來源:上汽財務2023年財報披露
這一營業收入、利潤規模,甚至高于多家上市銀行。公開數據顯示,2023年,貴陽銀行、鄭州銀行營業收入分別為151億元、136億元。
事實上,“巨無霸”財務公司的盈利能力整體都相對較強。根據企業預警通數據,2023年,上述10家財務公司的營業收入,均在12億元~200億元之間,大多集中在50億元左右。
巨無霸財務公司的賺錢方式,主要有哪些?““財務公司通過吸收存款,獲得集團企業資金盈余成員單位的資金,并通過放貸和票據貼現將資金貸給集團企業資金短缺成員單位。”中泰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周岳在研報中介紹,財務公司還可進入同業拆借市場拆借、證券市場發債,以及通過商業銀行進行票據轉貼現。
對于這些大型財務公司而言,每年上百億的營收,一方面得益于集團規模龐大,擁有穩定增長的存貸業務規模。另一方面,部分集團業務板塊多元,帶來新的營收增長點。
以上汽財務為例,該財務公司隸屬的上海汽車集團及控股子公司近年發展穩定。根據財報,2021年~2023年,上汽集團營業收入都穩定在7400億元上方,貨幣資金基本在1400億元左右。華域汽車近三年的營業收入節節攀升,2021年~2023年分別為1399億元、1583億元、1686億元,同比增長4.77%、13.09%、6.52%,相應的賬面貨幣資金也水漲船高,從2021年的322.5億元上漲至402億元。
“財務公司的發展高度依托于集團。”普華永道在一份報告中稱,初創期間,由集團以行政手段提升資金集中度,實現其規模和服務能力的增長,當資金集中度逐步飽和后,財務公司的增長模式則主要依靠集團整體規模和貨幣資金的發展。
從這一層面看,巨無霸財務公司們天然具備優勢。
除集團優勢外,巨無霸財務公司也擁有更多元的業務范圍。以四川長虹集團財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虹財務公司")為例,該公司2013年營業,至2023年12月31日,資產總額為221.39億元。營業收入為2.05億元,凈利潤為1.54億元。
根據媒體報道,該公司是國內最早建立集團資金池的財務企業之一。為實現跨境人民幣快速融資通道,長虹財務公司建立跨境人民幣雙向資金池,與3家銀行進行合作,目前共有成員企業11家,其中境內9家,境外2家。2023年前三季度,該公司跨境人民幣雙向資金池從境外歸集資金23.83億元,向境外調款23.17億元。
首尾盈利分化
并不是都有的財務公司,都具有規模優勢,而是呈現首尾分化的局面。
與動輒千億的規模相比,多家財務公司規模在30億元以下。目前,有數據披露的機構中,資產規模最低的是福建七匹狼集團財務有限公司,該公司的總資產僅為21.94億元,負債總額16.33億元。
同時,規模較大的財務公司,近年營業收入增速有所減緩,但仍舊居于行業前列。規模較小的財務公司的營業收入、凈利潤,則呈現加速下滑的態勢。
根據企業預警通信息,109家披露數據的財務公司中,36家凈利潤在1億元以下,占比超1/3。其中,廈門國貿控股集團財務有限公司2023年的凈利潤,已縮減至1000萬元以下,東方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也只有1022萬元。唯一一家出現虧損的是億利集團財務有限公司,2023年虧損金額達4.61億元。
部分中小型財務公司營收持續下滑,是哪些原因造成的?業內人士認為,與大型財務公司相比,小規模的財務公司的集團實力相對較弱,加之近年外部環境變化,集團資產規模和貨幣資金規模增速放緩,導致財務公司資產規模、營業收入增長同步減速。
在實際操作中,財務公司的收入和利潤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存貸款息差收入。中國財務公司協會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財務公司實現營業凈收入1345.44億元,其中利息凈收入1195.73億元,是最主要的收入來源。
由于財務公司作為“集團內部銀行”的特點,息差一般低于市場。以東方財務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東方財務”)為例,根據東方集團年報,2023年,東方集團在東方財務的存款利率范圍為3.5%,同期借款利率則為3.45%~4.3%。如以此計算,該財務公司在東方集團的存貸業務的利率差低于市場水平。
而利差空間目前還在進一步縮窄。普華永道認為,市場利率持續下行,利差空間進一步被侵蝕。財務公司傳統的存貸款息差“基本盤”,受到規模和利差雙重沖擊,原有增長模式難以長期維系。
A股CXO行業中報業績虧損家數最多一次。
百利天恒成立于2006年8月17日,且于2023年1月6日才掛牌科創板上市,去年還處于業績虧損中,今年業績逆襲背后,主要得益于獲得對外授權收入。
誰賺錢最多? 誰發紅包最壕? 誰研發投入最高? ……
主要是受到了貸款利率持續下降、凈息差不斷收窄的影響。
年內已有8只養老FOF退場,5只等候“棄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