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 |
你有沒有發現,你身邊Z世代的同事越來越多了?
噢,out了,何止是Z世代的同事,分明是Z世代的老板也越來越多了!
Z世代,通常指1995年至2009年間出生的人群,他們不僅在消費市場上展現出強大的影響力,也開始成為創業天地里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Z世代老板們究竟“有什么”獨特的優勢與資源?“缺什么”關鍵的經驗與支撐?“愛什么”樣的工作環境與發展空間?“怕什么”挑戰與風險?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問問這些Z世代老板們。
共同標簽:創造獨一無二的價值
因為國家的富強、物質條件的充裕以及家庭對教育的重視等多方面原因,Z世代比以往各世代更加充滿自信和活力,更敢于迎接風險和考驗,這讓他們對創業也更加“情有獨鐘”。有數據表明,Z世代消費增速要高于其他年齡層,他們既敢于消費、享受生活,也善于從中捕捉商機,并結合自身的喜好開始創業??梢哉f,創造真正屬于自己的獨特價值,是Z世代投身創業大軍的重要因素之一。
連續7次創業的“95后”科技企業掌門人、上海安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汪毅,和我們分享了他從本科階段就開始創業的經歷,盡管面對諸多未知和挑戰,他依然沒有退縮。在他看來,每次創業都像是在金融市場里購買期權,即使面臨失敗,也只是損失了“權利金”(包括資金和時間成本),但成功的收益可能是無限的。他也表示每個時代都有其特定的紅利,Z世代需要在增量和存量之間找到新的增長點,這種探索將引領他們開創更廣闊的商業空間。
希望讓老字號煥發青春的“00后”非遺傳承人、上海瑞蘭豆坊餐飲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趙鶴鳴將傳統老字號的豆制品與現代咖啡甜品文化相結合,打造全新的跨界創新產品。面對老字號品牌老化、市場接受度不高等挑戰,他依然堅持自己的創業理念,將非遺文化與現代消費趨勢相融合,讓傳統豆制品和咖啡、甜品之間有了嶄新的默契。
從主播到創業,完成300+商業模式調研的“95后”創始人程羿人,精準地洞察到市場上年輕人對于自由職業和斜杠生活的向往。他的創業項目不僅關注青年人的職業發展問題,還致力于推動各種小而美的職業探索。他希望打造一個充滿活力和創造力的創業社區,為更多的年輕人提供實現自我價值的機會和平臺。
Z世代老板的樂與愁
說到Z世代老板有什么?缺什么?愛什么?怕什么?三位嘉賓都自信地指出,Z世代創業者擁有充裕的時間、國際化的視野、對新科技和新事物的迅速接納與創新能力,以及對多元文化的開放包容態度。這些特質使他們能夠敏銳洞察市場趨勢,勇于跨界嘗試,開辟出前所未有的創業道路。然而,他們也坦誠地分享了自己的短板與不足。相較于前輩,Z世代創業者普遍缺乏豐富的實戰經驗和管理方法論,這讓他們在復雜多變的商業環境中時常感到迷茫。同時,面對日益增加的不確定性,他們有時也會缺乏那種不顧一切、堅持到底的決心,這既是他們的自我反思,也是對新一代創業者未來成長的深刻洞察。
Z世代創業者熱愛自由,享受探索未知的樂趣。無論是技術創新還是文化傳承,他們都樂于將個人興趣與事業追求緊密結合,創造出既有意義又具影響力的項目。他們并不那么在意傳統意義上的成功,而是更加注重工作帶來的價值認同感和個人成長的滿足感。至于擔憂與恐懼,三位也毫不避諱。他們害怕失敗帶來的挫敗感,更擔憂在快速變化的商業環境中迷失方向。同時,對于管理企業過程中的員工管理、市場競爭、資金鏈穩定等問題,他們也抱有謹慎而現實的態度。這種擔憂促使他們不斷探索更加高效、人性化的管理模式,以期在激烈的競爭中保持團隊的凝聚力和創新力。
Z世代創業者需要一面“鏡子”
在金澄律師事務所稅務合伙人、上海科技創業導師汪蔚青看來,Z世代的創業者首先需要一面“鏡子”,這面“鏡子”具有多重功能,第一是自我反思與情緒管理,需要每天花一點時間來照這面“鏡子”,觀察并了解自己的壓力、收獲以及情緒狀態。同時,Z世代老板們不僅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還要能夠感知并照顧到員工的情緒,并為客戶提供情緒價值,從而獲取商業上的成功。這面“鏡子”有時候也像是白雪公主的魔鏡,能夠折射出內心的力量。在面對挑戰和困難時,Z世代老板需要向內尋找解決問題的路徑,通過改變自己的想法、提升認知或轉換思考問題的視角,來克服障礙,實現自我超越。
都說Z世代員工難管,那Z世代的老板難相處嗎?他們給員工留下了哪些印象?聽過這些員工的回答,或許您對Z世代老板就會有新的判斷。
東方衛視 8月19日22:45播出。第一財經8月24日22:00點播出,百視通IPTV云財經/OTT一元財經可同步收看。
有了AI之后,我們的下一代學習東西會很快,也許會把技術運用到人腦里,盡管AlphaGo可以打敗中日韓國手,但是以后人類可以做的事情會更多。
我國對于AI的規范管理目前已經有兩點措施,第一是規范數據資產,第二是去大模型備案,明確責任主體。
當AI可能犯錯,可能危及人類安全,它該被制止嗎?有人說讓子彈飛一會兒,法律學者:不該打出這一槍!
如果AI犯了錯,它能否擔責,它是否能夠成為責任主體?對此,法律學者表示,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